# 掘进机STP设计流程说明
## 一、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
掘进机STP设计需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出发点,首先开展工况分析,明确设备应用场景的地质条件(如岩石硬度、含水率)、巷道断面尺寸及推进速度要求。基于这些参数,初步确定设备的整体布局方案,包括截割机构、行走系统、装运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,并提出关键性能指标,如截割功率、最大截割高度、行走速度等。方案设计阶段需进行多方案对比,例如截割头的横向布置与纵向布置形式对作业效率的影响,或履带式与轨轮式行走机构的适应性差异,通过技术经济性评估选定最优方案。
## 二、详细设计阶段
(一)材料选择
结构件材料需综合考虑强度、耐磨性、韧性及成本。截割头作为核心工作部件,常选用ZG35CrMnSi等高强度低合金钢,通过调质处理提升表面硬度至HRC45-50,以应对岩石冲击载荷;机架等承载部件多采用Q355B低合金结构钢,兼顾焊接性能与结构强度;液压管路则选用20#无缝钢管,确保耐压性和抗疲劳能力。对于易损件如截齿,通常采用硬质合金刀头与40Cr钢体钎焊组合,提高耐磨性和使用寿命。
(二)结构设计与标准件应用
三维建模阶段需借助CAD软件完成各部件的参数化设计,重点关注运动部件的干涉检查与受力分析。标准件的选用需遵循GB/T、ISO等通用标准,例如轴承优先选用SKF或NSK品牌的调心滚子轴承,以适应重载工况;液压系统中的密封圈采用丁腈橡胶材质,满足-20℃~100℃的工作温度范围;连接螺栓选用8.8级高强度螺栓,关键部位采用防松螺母。标准件的应用可降低制造成本、缩短采购周期,并提升后期维护的便利性。
(三)关键部件设计
截割机构设计需确定截齿排列方式(如螺旋线排列)和截齿数量,通过离散元仿真软件模拟截割过程,优化切削阻力分布;行走机构需计算履带接地比压,确保设备在松软地层的通过性;液压系统设计需进行流量匹配与压力损失计算,选用集成式多路阀减少管路连接,提高系统可靠性。
## 三、工艺性分析与优化
设计方案需结合加工能力进行工艺性验证。结构件焊接工艺需制定焊接顺序,避免因焊接应力导致的变形,重要焊缝采用无损检测(如UT探伤);机加工件需明确公差等级,例如轴承座孔的尺寸公差控制在H7级,表面粗糙度Ra≤1.6μm;热处理工艺需根据材料特性确定参数,如截割头齿座的表面淬火深度应≥3mm。对于复杂曲面零件(如截割头体),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砂型,再通过铸造成型,以降低模具成本。
## 四、仿真验证与设计迭代
利用CAE软件对关键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,模拟最大截割工况下的应力分布,确保机架等部件的安全系数≥1.5;动力学仿真需验证行走系统的爬坡能力及制动性能,避免溜车风险;液压系统仿真通过AMESim软件分析压力波动与响应时间,优化阀组参数。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进行迭代,例如对应力集中部位增加圆角过渡,或调整液压管路直径以减少压力损失。
## 五、总结
掘进机STP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需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,平衡性能、成本与可靠性。通过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目标,详细设计阶段注重材料选型与标准件应用,结合工艺性分析与仿真验证优化方案,最终形成可落地的设计成果。整个流程需严格遵循行业规范,确保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,同时为后续的试制与调试奠定基础。